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研究人员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顾雪祥教授、章永梅副教授以及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范光研究员合作,对北秦岭杨斜金矿的Au-Ag-Te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团队识别出一种罕见的含金碲矿物—叶碲金矿[Pb3(Pb,Sb)3S6](Au,Te)3,为揭示其成因及成矿指示意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矿物学研究表明,杨斜金矿的叶碲金矿具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与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碲铅矿和方铅矿等紧密共生,平均化学式为[Pb3.00(Pb1.81Sb1.09)2.90S6.12](Au0.98Te1.95)2.93,属于化学组成稳定且接近理想组成的“正常叶碲金矿”,存在微量的Sb替代Pb、S替代Te。综合研究认为,杨斜金矿的叶碲金矿形成于中低温、低硫逸度和相对高碲逸度的富CO2-H2O-NaCl岩浆热液体系,其成因可能与含金碲矿脉的富贱金属与Sb组分地再活化有关。由于大多数含叶碲金矿的金多金属矿床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叶碲金矿或可作为指示岩浆流体参与成矿的潜在标型矿物。
本研究得到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东秦岭公家坪金矿床Au-Ag-Te-W矿物组合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东秦岭高岭沟-五里川一带锑金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联合资助,成果近期发表在国内矿物学权威期刊《矿物学报》上。
原文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2.1045.P.20240704.1639.001.html.

Sp-闪锌矿;Thr-黝铜矿;Nag-叶碲金矿;Alt-碲铅矿;Gn-方铅矿;Qtz-石英
图1 叶碲金矿的BSE显微结构特征

图2 叶碲金矿(Pb-3)-Sb-As三角图解

Sp-闪锌矿;Thr-黝铜矿;Nag-叶碲金矿;Alt-碲铅矿;Gn-方铅矿
图3 叶碲金矿及共生矿物的WDS元素面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