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安矿产中心”)所承担的“秦岭金银矿资源勘查”二级项目在勉略宁“金三角”区后龙门山构造带北东段圈定金找矿新区,取得找矿重要新发现,圈定辛家咀金矿产地及紫林沟-烟地坪地区找矿靶区各1处,具中-大型远景,有望提交金矿勘查区块1处。通过公益性矿产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引领,已拉动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重点投入,为下步矿带金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西安矿产中心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总体部署,以所属金多金属资源勘查工程为牵引,成立秦岭地区金银矿资源勘查项目,在秦岭地区以陕西省宁强县中坝锰金多金属矿外围为重点工作区,兼顾西秦岭一带金多金属面上地质调查,同时对青海省柴北缘落凤坡-开屏沟一带榴辉岩型金红石矿进行预研究。项目周期为2020年至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后龙门山构造带陕西省宁强县中坝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在青海省柴北缘鱼卡开展石榴石、金红石矿勘查,实现金、钛找矿重要新发现,新发现矿产地1-2处,提交金矿勘查区块1处,总结后龙门山构造带金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总结秦岭地区绿色勘查技术方法,打造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业务团队。
立足任务开展,精心筹备
该项目组自组建以来,始终以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立足工作区域新、跨度大、资料掌握少的实际,先后前往全国地质资料馆、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汉中市自然资源局、宁强县自然资源局、大柴旦行委自然资源局、宁强县环保局、燕子砭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了解实际需求、搜集相关资料,建立联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
项目组在系统整理以往工作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工作区拟解决的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精心编制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野外施工方案论证会,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紧密围绕“找矿突破”“综合利用”“绿色勘查”的原则设计技术路线,采用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遥感解译、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槽探、钻探等手段,在后龙门山构造带中坝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在青海省柴北缘鱼卡开展石榴石、金红石矿勘查,旨在提交找矿靶区2-4处,矿产地1-2处,勘查区块1处,推动地质找矿新突破,并总结后龙门山构造带金矿成矿规律、资源潜力及秦岭地区绿色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聚焦目标任务,靶向发力
两年来,该项目组一直分陕西宁强和青海鱼卡两个作业区开展工作,其中青海鱼卡工作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海拔3400米,属高原作业区。项目组按照“政治引领、谋好中心,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坚持支撑战略优先、需求效果主导、目标质量牵引的原则,以“国家需求-目标任务-工作手段-预期成果”为主线,以部、局党组先进理念为指引,以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抓手,研究论证了“点”、“面”两个层次的成果体系。
“点”层次上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为重点,通过在两个作业区内施工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工程,查明矿产资源量,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加快将该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资源开发惠及民生,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面”层次上围绕扬子板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和青海柴周缘地区两个重要成矿带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创新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总结成矿规律,拓展深部找矿空间,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资源保障。
加强成果集成,创新发展
项目组时刻以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收集分析、消化吸收、二次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紧盯关键问题,逐个攻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通过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在中坝外围辛家咀地区累计圈定金推断资源量3738kg,达矿产地规模。此外金矿矿体向南西延伸稳定,未封边,且具有良好的Au化探异常,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进一步工作,矿床规模有望达到中-大型,进一步扩大了后龙门山构造带金矿找矿前景,拉动了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重点投入。
二是青海柴周缘金红石找矿取得新进展,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鱼卡河南侧)通过地表槽探控制,新圈定榴辉岩型金红石矿体16条,新增TiO2资源量10.42万吨,为柴北缘千万吨级金红石超大型资源后备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通过1:1万和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综合异常10处,经查证发现矿(化)点3处。
四是初步总结了后龙门山构造带金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建立了辛家咀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及浅覆盖区“地质+地球化学+AMT+工程验证”绿色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构建了勘查区地质-矿产-地球物理空间模型,有效指导了地质找矿。
五是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5篇。
践行绿色勘查,严格规范
为进一步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为西安矿产中心绿色勘查试点项目,该项目主动作为,以《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绿色勘查指南》为依据,以《西安矿产中心绿色勘查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引进多台英格尔便携式模块化钻机EP600和EP600Plus(便携式模块化钻机具有搬迁便捷、组装快、环境破坏少的特点),与传统机场规格相比占地面积和便道修筑大幅降低,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绿色勘查工作相关要求。项目自实施以来,积极走访环保等相关部门,承诺环评批复后方开展工程,并实行“项目负责人-机台管理干部-机长-班长”四级层级管理制度,层层签订绿色施工作业承诺书,从机台、道路修筑至施工应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扰动,施工结束后高标准恢复,复绿率90%以上,施工工程中,多层防渗层,回收油污、垃圾,自制三级沉淀池回收岩粉,积极推进绿色勘查在秦岭地区地质钻探中的应用,形成了秦岭地区“便携式模块化钻机+轻质高强管材+高效碎岩钻头+绿色环保冲洗液”绿色勘查及施工组织管理模式。
下一步,该项目将继续围绕立项目标和地方实际需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三位一体”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技术为依托,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集成,持续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行动贡献应有的力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技术支持: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凤栖西路66号 邮编:710100 电话:029-85918500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